张永海:用中国画讲好“中国故事”华体会app
观展人员络绎不绝,无不为《万里茶道溯武夷》《林则徐》《朱熹》等鸿篇巨制震撼。
作为福建水墨人物画领军人物,张永海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画院原院长。他用画笔记录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华体会创作的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十三、十四届全国美术展。
12月1日,记者来到福建省画院展厅,一幅8米长3米宽的大型历史画作品《万里茶道溯武夷》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260多个人物形态各异,神色不一,让人穿越时空,回望三百多年前“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下梅村的茶市盛况,堪称福建版“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是我画过难度最大的大型历史画,也是一次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创作旅程,前后历时两年,直到最后一笔落下并题款钤章后,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现场,张永海向记者介绍说。
“光构图就花了两个月。”张永海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形容创作的过程。刚开始,他一直找不到谋篇布局的切入点,“经历数次采风还是没有思绪。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张下梅村的照片,瞬间打动我,立马画下大框架”。
张永海借用古典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将多元时空并置在一起,一连串以茶为中心的故事便在画中徐徐展开。
300年前,商人从武夷山下梅村将大量武夷茶北上运往中俄边界的恰克图,再由俄罗斯商人运往圣彼得堡、莫斯科,全程纵贯13000多公里,人称“万里茶道”。下梅村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是武夷山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张永海表示,这幅画就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保护并宣传武夷山自然和文化遗产。“虽然创作过程艰辛但能得到业界肯定和社会良好反响自己感到欣慰和值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永海自幼喜欢画画,16岁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塑专业,后又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攻水墨人物画,毕业后留校任教,2017年被调入福建省画院。
在从教期间和美术创作工作中,他不仅常去公益讲座,还将自己的创作经验无私传授和分享给学生,今日不少学生已成为优秀画家,有的已成为福建画坛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张永海投以大量的精力在重大历史及现实题材的创作,在画坛广受好评,作品《林则徐》便是其中的得意之作。
“历史上,这些优秀人物一生波澜壮阔,犹如自然中的大山大河气势雄浑。所以我推翻原先的构思,不面面俱到画林则徐的一生,而是选取了虎门销烟这一片段,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华体会”张永海说。
大型历史画,不仅考验心力,也考验体力,张永海用“殚精竭虑”,来形容其创作过程。
在主创《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合作)时,他曾腰疼到画一小时就要趴在地上,让学生用膝盖顶住其腰部缓解疼痛,而后又继续拿起画笔。
让他自豪的是,这幅作品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一等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还作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一套播出。
张永海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目标,在中国画的“史诗性”这个新时代课题上不懈探索,成果丰硕,是当代中国画坛重要的创作骨干;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在时代精神、文化情怀、现实生活和笔墨形态上形成充盈的整体,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张永海还向记者透露,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是在福州郊区马鞍乡村长大的,从小耳濡目染三坊七巷,近代人文历史故事。接下来,他想再用手中的画笔,勾勒一个个鲜活的福州名人故事,用中国画呈现出福州新时代前进的步伐。
张永海,1981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至1996年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2008年获硕士学位。2012年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2014年至2015年访学于中国美院国画系。2017年调入福建省画院。
福建省画院原院长、教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电话: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