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子变金叶子径山谱写新茶经华体会春潮生金
径山为东天目之余脉,风景秀丽,“茶圣”陆羽两上径山,写就了《茶经》,径山茶由此名声大盛,自宋代至清代,一直被列为贡茶。
余杭区致力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把径山茶产业打造成余杭文化的“金名片”、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共同富裕的“金叶子”,2024年,“径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5.69亿元,较2023年增加4.04亿元,同比增长12.8%。2025年,余杭区锚定力争径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的目标。
“春风吹,嫩芽生。惊蛰到,万物长。五谷丰登喽!”近日,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村迎来了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茶事民俗活动——“喊山”。
径山村的“喊山”活动传承了1200余年的径山文化,寓意新的一年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春茶取得好收成。
活动当日,村民们身着茶服,聚集在茶园之中,由径山茶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作为领喊人,村里的茶农、“茶仙子”身着径山特色茶服,手捧果品敬山奉茶。随着鸣金扬鼓的声音响起,村民们齐声呐喊,祈福新一年径山茶大丰收。
“我们深挖茶的文化,做大做强径山茶产业。我们的丰收不仅要感谢我们的先辈,还要感谢大自然给予了万物生长的空间。”俞荣华说,“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既能弘扬径山的种茶文化,也能带动我们的茶农、村民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茶产业发展当中来。”
众人耕耘,茶树更盛;众人拾柴,茶乡更旺。在当地政府、专家学者和禅茶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的径山茶宴得以恢复。2011年,“径山茶宴”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 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的加持,让“老茶”焕发新生。农历每月初一,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专家、茶商、茶馆业主,以及茶文化爱好者,齐聚径山之巅,华体会网址体验禅茶文化之旅。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十多道仪式和程序,一场沉浸式的径山茶宴表演,让人感受“一品茶宴,回味千年”的时光穿越。
“‘径山茶宴’庄严高雅。通过茶汤会,同时加入花道、香道、书法、抹茶制作技艺等内容,能让更多游客们领略到径山禅茶的唐风宋韵。”俞荣华介绍。
如今,径山村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号——禅茶第一村。漫步村庄内,禅境寻踪、止步接缘、苏子遗梦等场景,将“禅村十景”串珠成链;炒茶、抹茶、茶筅、茶食等制作体验活动,令人流连忘返。径山寺还专门建立径山禅茶祖源人类非遗馆,每月举行公益茶宴,山上山下,相辅相成。
清晨7点不到,径山村的一处茶园早已是忙碌景象。近百名采茶工头戴斗笠、肩挎茶篓,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树间,娴熟地采摘今年首批新芽,游客三三两两徜徉在茶山之间,赏景、品茗。
作为一名生于茶树下,长于茶树间,与茶相伴的径山人,径山绿神茶苑负责人周方林已经和茶叶打了40多年交道。在其他茶企还在忙着“吆喝”今年的新茶的时候,他却多了一分笃定。原来,他喝了“碳标签”的“头口水”:绿神茶苑产品包装盒贴着一张“碳标签”,客户用手机一扫,就能获得一份碳足迹评估报告。报告里清晰地罗列着这盒茶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溯源信息,可直观地体现茶园经营中的绿色生态技术,如药肥减量增效、绿色生物防控、有机肥代替复合肥等自主减碳效应。这份碳足迹报告既能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还能普及低碳知识。
在多年种茶制茶经历中,周方林始终坚持生态种植。“以前也会担心人家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现在不用我多言,有了这个权威证据,足以说明产品绿色。”周方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绿色种植,科技的加持也使得千年径山茶从单一的“绿色”变得多彩。近年来,径山茶企不断推出桂花红茶、抹茶拿铁、花草茶等创新产品,通过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等“六茶共舞”,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流通、服务、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全产业链条,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径山村迎来了一批“返乡人”。土生土长的径山村人马宽留学归来后回村创业,如今他已受聘径山村下属旅游公司当负责人,连续举办了2届的“禅村喫茶节”便是由该公司团队筹划和落地的。三个月里,径山村客流量增长了近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增长2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150万元。
随着径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茶企茶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2024年,径山镇旅游人次突破641万大关,旅游收入达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8%。全区累计发展茶园7万余亩,有2万多名茶农、100多家茶企,茶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华体会网址
据介绍,余杭区已成立专门的“茶办”,设立专项资金约1亿元,出台《径山茶“五化十条”行动计划(2022 - 2026年)》,从品牌升维、市场拓展、品质升级、科技人才、产业融合、文化挖掘等10个方面,对径山茶产业未来5年的提升作出安排部署,推动径山茶产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