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春采一片绿 茶山变金山华体会app

  阳春三月,春茶飘香。从万里茶道源头的赤壁,到鹤峰的有机茶园,荆楚春茶进入丰收季。

  3月25日,湖北日报联动赤壁市、通城县、大悟县、巴东县、来凤县、保康县、鹤峰县、阳新县8地融媒体中心开展直播,带广大网友“云体验”采春茶、看非遗制茶技艺和茶旅融合新业态,一幅幅“茶香氤氲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展现眼前。直播持续5个多小时,全平台流量230.3万。

  上午9时,赤壁市董家岭娘娘山有机示范茶园里,百余位采茶工人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树间。

  一位茶农捧着鲜叶告诉笔者,通过采茶每天可收入300元左右,春茶季20天左右下来能收入六七千元。

  “除了采茶,一位茶农还参与茶园松土、施肥等日常管护劳务,年均可增收3万元左右。”湖北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行政总监肖琦介绍,娘娘山茶园面积有3000余亩,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三方联动模式,通过集约化运营降低茶园的管理成本,该茶园全年形成“一绿三青”的采收节奏,即每年除春茶季集中采摘名优绿茶外,还可进行三次青砖茶原料采收。

  茶园里,不仅有忙碌的茶农,还有拿着相机的游客和正在直播的主播。“我们通过打造茶旅综合体,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全流程。”肖琦透露,在位于神山镇大桥村的生态茶园已建起民宿集群,华体会下载预计六月可试运营。

  在湖北省“茶十条”指引下,赤壁建成16.5万亩茶园,通过构建“三品一标”体系,培育出162家茶企矩阵,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打造出品牌价值48.26亿元的“赤壁青砖茶”公用品牌。

  清晨,通城县沙堆镇九井峰生态茶园里一片翠绿,茶农们来回穿梭,手指娴熟地采摘茶树上的嫩芽,赶制今年的“明前茶”。华体会下载

  九井峰生态茶园是由沙堆镇党委政府和湖北福人药业联手共建的乡村振兴示范园。茶园引进栽植“碧香早、槠叶齐、明峰”等优良茶种,采用绿色有机种植,生产与储藏都有严格规范,曾获中国“陆羽杯”名茶评比一等奖、“湖北二十佳名优茶”“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第二届“楚茶杯”斗茶大赛特别金奖(红茶)和金奖(绿茶),已成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贸易销售、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休闲品茗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式生态茶园,目前已成为湘鄂赣周边游客茶园观光和茶文化体验打卡地。茶园还通过聘用务工人员、固定稳岗就业等方式,帮助当地实现就近就业。

  通城县种茶历史长达1500年,目前已建成以湖北双狮茶业、湖北霞光茶业为龙头的茶叶深加工产业园,以湖北福人九井峰茶叶产业园和百丈潭茶业科技园为支撑的一批深加工基地,构建了茶叶全面精制加工体系。

  春日的阳光洒在巴东县溪丘湾乡天池岭村的铧厂垭茶园。茶农们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垄间,手指翻飞,熟练地采摘着鲜嫩的春茶芽头。

  “今年春茶芽头饱满,能卖个好价钱!”茶农谭明秀一边采摘茶叶,一边和身旁的游客聊着天。她家种植了5亩茶园,去年仅春茶一季就收入了1万多元,今年她更是信心满满。

  在茶艺体验馆,游客亲手体验茶叶从采摘、杀青、揉捻到干燥的全过程,感受传统制茶工艺的魅力,连声称赞。

  “溪丘湾乡‘罗圈岩茶’为宋朝皇宫的贡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采摘完茶叶,谭明秀带着游客来到了茶园旁的巴东郡贡茶博物馆开始介绍。

  近年来,巴东县积极探索“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打造集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研学体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体验区。

  3月25日,天刚蒙蒙亮,茶农们腰系竹篓,穿梭在茶园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鲜嫩的芽尖,轻轻放入竹篓中。

  三里城镇是全国茶叶“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也是大悟绿茶的核心产区,三里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鹏胜介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茶叶60万斤,产值2.3亿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上千户村民增收。”镇里先后引进30多家茶叶企业,通过品牌打造、产业融合和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以“红秀大悟 茶香天下”为主题,打造“茶山养生游、运动休闲游、文化体验游”三大旅游产品,目前大悟已建成半兵卫抹茶基地、三里茶叶公园、金鼓伴山湖居等10个万亩观光茶园,推出东新油茶公园——三里茶叶公园——刘集左程河伴山湖居——河口金墩抹茶园“采茶制茶体验+茶艺表演+茶宴美食”特色茶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

  “喝你一口茶嘞,问你一句线日上午,来凤县大河镇桐子园村的千亩生态茶园内,茶农们唱着山歌穿梭于翠绿的茶树间,指尖翻飞采摘鲜嫩芽叶,一幅“春茶丰收图”在武陵山腹地展开。

  作为当地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桐子园绿茶以“早、鲜、优”著称,今年头采鲜叶品质尤佳,日收5万斤,一季度产值将突破600万元。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茶园里不仅飘荡着采茶山歌,更跃动着数字经济的活力——来凤县思布利传媒公司将直播间直接搭建在茶垄间,主播手持刚摘下的嫩芽向全国网友实时展示“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之旅。开播两小时即售出春茶鲜叶订单120单。

  据悉,2024年大河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华茗农业实业(湖北省)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投产,公司负责人苏昌磷介绍:“目前已建成三条现代化智能生产线万斤,预计可收购春茶鲜叶30余万斤,带动周边300余户茶农增收。”

  清晨,保康县店垭镇神农村神农茶场,云雾缭绕如诗如画。茶农们三五成群,腰挎竹篮,灵巧地穿梭在层层叠翠的茶垄间,手指翻飞,一提一掐便摘下一片片嫩芽。

  “一芽一叶是标准,手法要轻,速度要快!”有着多年采茶经验的王大姐一边熟练地采摘嫩芽,一边对着镜头介绍。

  神农茶场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制茶师傅们分工明确,对鲜叶进行摊晾、杀青、揉捻、塑形等,嫩绿的芽头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颗颗挺拔的茶叶。

  保康全境皆山,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云雾山中,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加工厂每天能加工400斤鲜叶,预计今年产值能够达到800万元以上。”保康县店垭镇神农茶场负责人安世明介绍说。

  保康作为襄阳高香茶核心生产区,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目前,保康县茶园面积达20.1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培育出了“保康毛尖”“保康红”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当地还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建成了国家AAA级景区——官山世外茶源,实现了从单一茶叶产业向多元产业格局的华丽转身。

  鹤峰县中营镇元井村,湖北省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翠泉公司”)茶叶基地内,茶农谭秀英指尖轻提茶树顶端,一捏一提间,嫩绿的芽头落进胸前的竹篓。

  “芽头最金贵,得用指尖轻提,不能伤叶脉。”高峰时,她一天能采1.5公斤芽头。公司以每公斤300元的价格收购,收入约450元。

  茶垄里,翠泉公司基地管理人员廖支明拨开茶枝,露出叶片背面的蜘蛛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害虫自有蜘蛛对付。”

  10公里外的制茶车间,有33年经验的制茶师张国楚凝视着160℃铁锅中翻腾的茶叶,手掌贴着锅底快速翻炒,清冽的茶香弥散开来。

  品鉴室内,玻璃杯中的茶汤泛着嫩绿光泽,成品茶叶都会被抽样送入品鉴室,由4名评茶员同时操作,经过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等10个步骤,最终为茶叶进行打分。

  “茶叶香气和滋味均在94分以上,才能达到优秀品级。”翠泉公司总经理罗朝勇拿着质检报告说,“30多年来,老客户们始终选择我们,源自我们对品质的严格把控,600亩有机茶园,每片茶叶的生长轨迹皆可追溯。”罗朝勇说。

  “我家种茶有20多年了,茶叶是我们一大经济来源。每年春茶采摘期20多天,平均能有近万元的收入。”3月25日,阳新县陶港镇官塘村的向华家庭茶园内,茶农李大姐正在采摘新茶。

  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质的阳新茶叶。“头茬春茶是品质最好的,我们这里的春茶采摘期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初,这20多天是茶农们的‘黄金期’。”向华家庭茶园负责人向功胜向网友们介绍。

  在品茶环节,阳新县特产服务中心农艺师余晓华也向广大网友介绍,近年来,阳新县深耕“一片叶”产业,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7万亩,预计年产量达1360吨,产值4亿元,直接带动10万余户茶农人均增收2500元。

  阳新县还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叶品鉴会及楚茶杯、全国茶叶博览会等方式积极推广自有茶叶品牌,不断提升阳新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当地还促进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打造茶文化旅游名片。

Copyright © 2018-2024 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