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山西人为何能创造“万里茶道”?这本手抄本里有一条“隐秘路线”…
17世纪末,自福建崇安下梅村开始,一条由晋商开辟、打造的茶路,沿着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一路朝向西北行去,穿越苍凉大漠,再经蒙俄边境的恰克图进入俄罗斯,最终通过莫斯科、圣彼得堡抵达欧洲,长度达到1.3万公里,造就了两个多世纪的辉煌,史称“万里茶道”。
源于蒙古与俄罗斯人对茶叶的喜好,善于捕捉商机的晋商率先将向外经营的重心调整到茶叶上来。历史上的山西并不生产茶叶,晋商将触手伸到福建、安徽、浙江一带产茶地区,通过与当地茶商合作、包下茶山等手段,从茶叶的种植、生产一直到经销,实现了全面掌控。稳定的货源,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使得晋商在这条“万里茶道”上获取了不凡的效益。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社会动荡,对“万里茶路”的经营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清廷对行商增加征税厘金的举措,又使茶叶运销成本大幅上升。晋商随即转变思路,着重开发明末就曾开辟的洞市茶路,将茶叶供应源头转至湖南安化和羊楼洞,并在此加工制作,最后集中运往汉口,以水运加陆运的方式完成一次次的货物输送。由此“万里茶道”起点,从下梅村转移到汉口,汉口也因之戴上了“东方茶港”的桂冠。
在山西祁县晋商渠家长裕川茶庄的一个展室里,研究人员从一件手抄本中找到了更多的细节。这件早在1994年就从民间征集而来的手抄本名为《行商遗要》,抄录者是渠家长裕川茶庄的王载赓,抄录时间为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王载赓用十分工整的毛笔字抄录下这份原件已不知下落的茶庄行商原始纪要,其中事无巨细的详细记录,体现着晋商严谨的作风,同时也透露出晋商不为外人所知的经商经验以及行业秘密。最重要的是,它为晋商“万里茶道”的经营历史,提供了尤为真实、具体、丰富的细节实证。
研究者注意到,这件不见目录也无章节分布的手抄本,却在每一件事项开头都用大字列出小标题,例如“祁至安化水陆路程底”“篾器箱壳殖例”“买红黑茶规例底”“边江发益阳水脚底”等,一共是71处,说明这件抄本所述为71个小节。根据研究者提供的文本内容例证,在第一小节“祁至安化水陆路程底”里,详细记录了从山西祁县本部到湖南安化边江村的各段路程:“祁30里至子洪。40里来远,打尖”“60里至沁州,宿。60里至虒亭,宿”“40里至交川沟打尖。50里至鲍店,宿”。其中,从祁县陆路到河南赊旗镇(今河南南阳社旗)将近700公里,“宿”“打尖”19站,需要走18天。赊旗镇再到安化边江村,1300多公里的水路,其凶险难以想象。特别是从湖南益阳开始,最后“255里”的水路,“此河至益大滩甚多,实属当险之极”。
通过这一段记录不难发现,渠家长裕川茶庄已经把湖南的安化当作茶叶采办的一个主要基地。从春天出发,他们跨越黄河、汉水、长江和洞庭湖,途经河南、湖北,花费两个月时间,在立夏之前抵达目的地,一路舟车劳顿,所历坎坷艰辛可想而知。根据手抄本记载,至少在清嘉庆末年,长裕川茶庄便在安化设置了茶庄,“采黑茶”的历史长达一百多年。一度时期,长裕川茶庄几乎垄断了当地茶叶的收购,所加工的“德和”“贡尖”“三和”等砖茶,成为畅销俄罗斯、蒙古及我国新疆等地的知名品牌。
在其他小节里,研究者看到了关于茶叶采办、销售等等一系列事项必须遵守的规矩。就湖南安化一事,“包括进入安化山区采办茶的准备,辨别茶叶等级优劣的标准,加工各类茶叶的技术,运输茶叶通过各路关卡的税金比例,运送茶叶使用车、船或骡、骆驼的运费,甚至对伙友们进入安化后的各个茶行所用餐饮的费用是‘行’内供给还是自备,均有规定”。例如买茶前“先要择点应用什物家具、器皿,以及篾器、木器,该添、该做、该修,预早安置妥帖,以免临时误事”,还要记录用于茶叶包装的篾器箱壳的价格“毛茶篓五十(文)、清茶篓六十(文)”等,非常细致。
《行商遗要》手抄本题名下面为总纲和总论,共计四个小段。第一篇第一句开宗明义,强调的是“为商贾托天理常存心上,不瞒老不欺幼义取四方”。长裕川茶庄极为看重茶叶的品质,选茶要求“地土归正”。据手抄本记载,当时安化分为前四乡、后五都,他们经过比较,“一都、三都之茶甚佳,二都、五都次点,四都更次,四乡不佳”,以提醒采办者从严把关,保证茶品的质量。在对待当地茶农上以诚信赢得民心,从来安化采办黑茶伊始,长裕川茶庄都是按25斤为一包计算。即使后来其他地方的客商将一包定为26斤甚至27斤,他们依然坚持25斤一包。安化一带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茶是草,客是宝”,充分说明了晋商以人为重的诚信品德。
诚信的品德使得长裕川茶庄生意越做越大,除设在祁县县城的总号之外,他们在汉口、长沙、南昌、扬州、十二圩(今江苏仪征南部)、上海、成都、西安、张家口、绥远(今内蒙古中部)、天津还开设了11家分号,共有店员上百人。茶庄获取的利润也越来越高,据《行商遗要》记载,“红茶每箱由安(化)至汉(口),一应缴费约银叁两壹钱至叁两伍钱”,到了汉口以后售给外商“每箱大约售价叁拾两上下”,获利约在白银26两/箱,一时分红总额竟达白银14万两至16万两。乃至清道光后,祁县众多茶庄纷纷改营票号。根据研究者统计,祁县历史上共有12家票号出现,其中由茶庄改组而成的票号有合盛元、大德兴、大德恒、长盛川、大德通、大德源6家,另外6家也是经营茶叶起家。
《行商遗要》手抄本蓝皮、麻纸,白线,毛笔行草体小楷书写,没有标点符号。叙述采用文言文句式,夹杂祁县民间俚语,“文白”混合。在手抄本结尾处特别标有“注意誉完”四字,说明此前应有母本。
《行商遗要》手抄本初步明确了“万里茶道”中,以渠家长裕川茶庄为代表的晋商南下采办茶叶的路线,即从祁县出发,入子洪口,经沁县、华体会登录晋城,出太行山,水陆相继,直到两千多公里以外的湖南安化。今天,在祁县子洪村口立有“万里茶道——祁县古茶道子洪口遗址”的石碑,驼马不再往复,古道痕迹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