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官网乡村振兴的“她”力量:以茶为媒 带富一方

  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茶叶不仅是这片土地的传统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在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上,有一位女性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11日电(何富德)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茶叶不仅是这片土地的传统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在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上,有一位女性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她就是兴业县一千茶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玉林市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陈天华。

  1983年出生的陈天华,拥有高级茶叶加工工、国家一级/高级技师评茶员、国家一级/高级技师茶艺师、国家高级考评员(茶艺师、评茶员)等专业资质,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茶艺专家,更是一位心系家乡的创业者。

  陈天华回忆说:“2016年时,看到茶农们辛苦种茶,却因为技术和管理的不足,茶叶卖不出好价钱,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想,能不能做点什么,帮大家改变现状。”于是,她与卢花暖、杨青梅、邓玉珍等35户茶农共同组建了兴业县一千茶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的茶叶生产和经营之路。

  合作社成立后,陈天华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团队协作”为经营方针,将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种植管理技术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减少中间环节,让利润直接惠及茶农,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

  “我们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陈天华说。为提升茶农的技术水平,她定期邀请农学、茶学、电子商务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2016年至今,合作社共举办专家座谈会30多次,培训茶农3000多人次。她还组织社员到梧州、柳州、贺州和百色等地的茶厂学习交流,吸收新技术,提升制茶工艺。多年来,合作社培养了近4万名茶道茶文化人才,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专业力量。

  陈天华深知示范基地在带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她积极争取项目,创建了530多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发展茶业收购点5个,年收购鲜茶叶500多吨,每年直接为种植户创收2.52万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形式,农民们不仅每年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实现双份收入。

  在陈天华的带领下,合作社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技术能手。社员卢花暖获得自治区劳模和广西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杨青梅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20名社员获得中级评茶员资格,11名社员获得高级茶叶加工资格证书。合作社先后荣获“玉林市巾帼文明岗”“广西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玉林工匠”等荣誉称号,成为兴业县茶产业发展的标杆。

  陈天华不仅注重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延伸茶产业链。她以兴业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契机,推动茶饮经济发展,华体会加快农工商文旅三产融合。合作社选送的“六堡茶”在第十四届桂茶杯中荣获特等奖,并在2024年广西六堡茶“王者争霸”赛中斩获银奖。华体会2023-2024年,合作社多次在玉林斗茶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进一步提升了兴业茶的品牌影响力。

  如今,兴业县的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领域的一大富民产业。数据显示,兴业县现有茶园面积约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6家、茶叶制品手工作坊14家、种茶农户3000余户,年产干茶2400多吨,年产值近4亿元。

  陈天华用她的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她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兴业茶的香气飘得更远,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想,是我最大的心愿。”陈天华说。

  茶香四溢,富民之路越走越宽。陈天华和她的合作社,正用一片片茶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完)

Copyright © 2018-2024 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