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入口“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是一条繁荣了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古通道,它从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横跨西伯利亚,再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历经中、蒙、俄三国230多个城市,全长1.3万公里,是继“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中外交流的重要的国际经济大动脉,同样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与家喻户晓的丝绸之路相比,距今只有200多年的万里茶道似乎触手可及。在万里茶道中,河南处于水运转陆运、平原向山区的过渡地带,是整个贸易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而南阳作为水陆转运的重要节点,更是留下了丰富的茶道文化遗存——古城镇街区、古衙署会馆、古码头渡口、古驿站关口……今天,从南阳府衙、赊店古镇、南阳天妃庙、扳倒井驿站回望历史,回望驼队马帮,历经冰雪风沙,迢迢万里,发生在这里的商旅传奇……

华体会入口“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从北向南穿过热闹的府衙小吃街,再向东不过百余米,便一下从喧闹跌入清冷。高大威武的石狮傲然注视远方,蹲守在庄严肃穆的府衙门前。南阳府衙,兴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曾是南阳知府的官署。历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今等历史时期,时间长达700余年,屡兴屡废,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规制和清代建筑风格,是古代地方衙门的折射和缩影。

  南阳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北达京师,南通湖广,陆路驿道与水陆码头相接,是“南船北马,总集百货”之枢纽。山、陕、湖、广、闽等地商贾云集,商业、运输业兴旺,一直为豫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而茶叶作为大宗商品,同样以南阳作为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清代南阳府辖两州十一县,是“万里茶道”的水陆转换节点,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南阳知府承担了万里茶道商贸的水路交通安全及管理,作为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列入申遗预备名单遗产点。

  山陕会馆、大升玉茶庄、福建会馆、蔚盛长票号、广盛镖局、厘金局……漫步瓷器街,飞檐斗拱,石礅木扉,一座座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是商人在赊店进行贸易活动最直接的实物例证,述说着万里茶道的昔日辉煌……

  作为“南船北马”交接点上的赊店古镇,是万里茶道上的交通枢纽及首要水陆转运码头。《茶叶杂咏》记述:“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运河南在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这里“江西转运河南在销关外”就是指由江西河口(今江西省铅山县)水运至河南赊店,再由此运往关外。当时山西茶商大量采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茶叶,然后由水路运抵汉口,沿汉水至襄阳,溯唐白河北上达赊店,再由赊店改陆路,由牛马骡驼牵引,顺豫西大地北上,踏上新的征程……

  清乾隆年间,华体会注册赊店已成为长三里阔四里的繁华巨镇,形成了72道商业街、36条胡同的格局,分行划市,相聚经营,聚集了20多家骡马店、华体会注册40多家过载行、500多家商号,聚居与流动人口达13万。也由此出现了享誉华中的山陕会馆、广盛镖局、蔚盛长票号,中国最早的税务机关厘金局等。光绪《南阳县志》载:“淯水之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南阳府志》记载:“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南来舟楫,从襄阳至唐河、赊旗、方城,或从赊旗复陆路行方城至开封、洛阳,是南北九省商品集散地。”全国各省商贾云集赊店,利用赊店水陆分界线和货运中转枢纽,纵横天下,驰骋商界。“天下店,数赊店”“金汉口、银赊店”“填不满的北舞渡,拉不完的赊店镇”,这些民间之说无不印证着赊店古镇昔日的辉煌。

  清晨的新街有些热闹,吆喝买卖的菜商小贩,精挑细选的大爷大妈,充满了市井烟火气。与之一墙之隔的天妃庙一如数百年前,静静地聆听着新街晨昏的熙攘热闹。

  南阳天妃庙创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祭祀着被先后封为“顺济夫人”“天妃”“天后”的福建女子林默娘。因其生前为民行善,去世后被沿海人民尊称为“海洋女神”,并立庙祭祀。可以说天妃庙是沿海地区行船的渔民和客商的精神寄托。

  作为内陆城市,兴建并保留着供奉海神的天妃庙,在全国并不多见,这也反映出南阳在历史上作为水陆交通中心,航运业的发达。明清时期,白河河宽水大,当时南关白河码头帆桅林立,客商云集,茶叶、丝绸等货物经汉水、白河船运汇集南阳,转陆路后再运往各地。随着福建等地客商增多,他们为了祈求天妃娘娘保佑,在南阳兴建天妃庙以求河清海晏、舟船平稳,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九月初九举行祭礼活动。天妃庙成了当时航运从业者和商人的活动中心,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白河边形成了新街,共同见证了南阳航运业发展和茶道兴盛。

  曾经的方城境内,有扳倒井和博望两大驿站。扳倒井驿站在县城东北方向,距离关口仅有二十里,出了关口就等于走出了南阳盆地,进入华北平原。而南下的官员和商贾,进了关口,遇见的第一个大的驿站便是扳倒井驿站。扳倒井相传因光武帝在此扳石得泉而得名,之后,在井旁立祠修建了光武帝庙,庙东侧建道院,又在道院的东侧建馆驿,称之为“玉照堂”,经历代修整,至明清最盛。清道光年间被钦定为方城境内唯一的接官厅。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逐渐形成了以白河、唐河等河流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等古道为主干的陆路网,扳倒井驿站就位于这方城路之上,有中国第一古驿站之誉。商贾往来“皆自襄阳至南阳,趋道方城路抵郑州,渡河沿太行山东麓抵京”,他们无不在扳倒井驿站稍作停留,然后再前行。历代官吏、文人墨客游历至此,吟哦咏唱,广留诗词,于谦、林则徐、华体会注册傅寿彤、顾嘉蘅等先后驻足于此,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沧海桑田数百年,驿道早已失去了交通枢纽的优势,驿站背后的商业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而玉照堂院内留下了古柏参天、绣球树葱郁,倒映的一池风景,似乎在感叹曾经的繁华时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18-2024 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