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春华体会app茶一片叶子写传奇
水城茶叶自古享有盛誉。丰富的内含物是木城古树茶的特质,耐泡是木城古树茶的标签,历史与品质让木城茶享有“木城贡茶七泡留香”美誉。
目前,保留下来的水城古茶树达3000多亩,其中100年以上的3万余株,千年以上的7株。参照古法所制的木城茶,外形芽毫完整、色泽乌润,耐冲耐泡、底香持久,汤色红亮清澈,香气独特、回甘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真正意义上的水城茶叶品牌可溯源到1998年。这年,原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至此,水城区优质茶叶渐渐成为翘楚,尤其以水城春为代表的茶企茶开始崭露头角。
2012年推出第一款茶产品,手工扁形茶,也是公司第一个商标“春意”,宛如一个大自然新生的婴儿出世,吸纳日月星辰、沐浴春晖雨露一步一个脚印茁壮成长。
一叶一世界,一芽一追寻。水城春茶凭借天然优势和自身品质,赢得串珠成片、集亩成林,从1998年1000亩到如今的10.02万亩茶园,满山碧绿的黄金茶带,茶叶已然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品牌何在?“早”“古”“有机”“香”等是水城茶叶的优势和特点。水城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
2015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水城春”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水城春”茶公共品牌体系初现,清澈的色泽和新鲜的口感在人们赞叹中一路走向了全国闻名。
水城区不断在茶叶一二三产融合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茶产业资源优势,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做强茶产业、做精茶品牌、做好茶文化,“水城春”从“论斤卖”变成了“论杯卖”……
如何把一片叶子递上舌尖?水城区坚持理念创新是统领,从四杯茶里,品出了“四个春天”。
一杯古树茶,打开历史的春天;一杯早春茶,迎来振兴的春天;一杯健康茶,温润康养的春天;一杯情怀茶,不误富民的春天。这片“绿叶子”蝶变成了“金叶子”,自然而然实现了助民增收的致富目标。
在水城区蟠龙镇木城村,山坡上,每年的春天,一株株古茶树纷纷吐出新芽,茶农们穿梭在古茶树间,背着竹筐,手指翻飞,采摘着新一年的茶青。
这里,展现了“水城春”茶的“古”;这里,古茶树树龄高达800年,是水城区100年以上古茶树保护的“主战场”。
为促进古茶树的保护,原水城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流转的方式,将部分古树茶纳入公司管理,示范带动村民们一同做好古茶树的保护工作。
木城村村民王元群介绍,她家有200余棵古茶,华体会网址采茶采了20多年,茶树都在山上,村里人有空都来采,1天采十多斤两芽一叶,1年能赚10000余元。
“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7.06%,含量2.43%~3.36%……品质好,可制成绿茶和红茶。”
有了好“方法”,蟠龙镇古茶树资源得到持久保护、永续利用。这里的茶叶被加工成水城古树红茶、白茶等品牌畅销省内外。
而在水城区龙场乡、杨梅乡正处北纬26度至27度的黄金种茶地带,每年春茶采摘都赶了一个“早”,比其他茶叶产区早采15-20天。
正值此时,家住宏景基地边上的村民温荣有干不完的活,除了在基地采茶,还要忙于自家茶叶基地管护,靠茶产业她家修了新房,购买了轿车。
百年古茶韵悠长,茶香四溢助增收。目前,水城区茶叶种植覆盖杨梅、米箩、勺米等11个乡镇,茶园基地以盆景变风景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一道旅游观光。
近年来,水城区通过茶叶种植、茶园管护、茶青采摘等带动3314户13162人增收,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绿叶子成了“金叶子”。
通过近30年发展,“水城春”有“天下第一春”“乌蒙第一春”“凉都第一春”等早春茶品牌,形成了倚天剑等名茶系列产品。通过了“有机茶”“HACCP”,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体系认证,屡获亚太国际茗茶金奖等特殊荣誉,并跻身贵州十大绿茶品牌,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称号,不得不说,水城春已成“气候”。
一方水土一方茶。水城的这一片“绿叶子”,焕发着勃勃生机,散发着文化的芬芳,记录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变迁,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的幸福色彩,让一座座的“绿山”变成了一座座“金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华体会网址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